小
中
大
全国约有八成的大花蕙兰产自云南,而每年大花蕙兰的销售期主要集中在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在短短三四十天里,一百余万盆成品大花蕙兰要发往全国各地,以后每年的数量还在增加,这对于产地云南的物流是个考验。产品能否按时、安全地发往目标市场?生产商面临不小的压力。这样的现状如何应对和改变呢?局中人云南尊龙凯时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兰花事业部总经理范昆有着自己的见解。
现状:重生产缺专业物流
我国大花蕙兰生产格局日益明朗,呈现产销地分离、物流依赖性大的特点。范昆表示,在过去的八九年里,大花蕙兰生产从韩国向中国转移,10家韩资大花蕙兰生产企业成为云南大花蕙兰生产的主力。目前,韩资企业从规模、品质控制等方面基本定型,今后中资企业所占的份额将进一步加大。云南地区大企业两三年前进入规模扩张期,中小企业这两年也正开始扩张,现在大花蕙兰数量每年的增幅达30%至50%,但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后增幅会回落。
目前,大花蕙兰从业队伍在我国形成了三大群体:育种公司、韩资企业和中资企业。这3个群体都各有侧重,在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做准备。育种公司把重点放在品种的推广上,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丰富品种;韩资企业的品质在行业中居先,主要考虑寻找新种源,实现种源的多元化,使企业持续保有品种竞争力;中资企业则在规模化过程中,一边扩规模,一边提升和稳定产品品质。 “生产的成熟,更凸显出物流的不匹配,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范昆说。
应对一:产销地合作
“目前产销异地,经销商没有能力囤货,生产商和经销商都考虑风险,所以集中出货,导致物流压力大,未来需要分工合作。”范昆表示,产销地分工合作是缓解集中出货压力最有可能的途径,即打破目前在云南从小苗生产到成品花一步到位的格局,变为在云南从事小苗、中苗、大苗、出箭半成品的生产,把这些产品提供给消费地或者贴近消费地的区域客户,由其完成后续生产,但前提是这些区域客户要有合理的设施,能满足短期生产的需求,并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能达到一定的走货量。
最先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是消费地产销一体的经销商,变异地竞争为异地合作,尤其是南北方的合作。范昆分析,大花蕙兰的生长周期通常要3年,如果3年都在北方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格的半成品拉到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再上市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例如,10月中旬,把出花箭的半成品运到北京,通过北京的设施来调控开花时间。云南的温室少风机水帘,温度降不下来,花期控制难,而北方的温室刚好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样做,一方面分散了云南大花蕙兰的出货期;另一方面,北方温室在国庆节后其他花卉出货完毕刚好也闲置,可提高温室利用率。
应对二:拓宽销售渠道
赋予大花蕙兰“富贵平安”的内涵,范昆认为这是拉动大花蕙兰个体消费的一个卖点。经销商应在销售过程中,宣传、强化大花蕙兰“富贵平安”的内涵,积极拓宽大花蕙兰的销售时限,明确其消费定位。
对此,范昆强调:“目前大花蕙兰出货比较集中,跟其消费定位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大花蕙兰从单一的年宵礼品花消费定位拓宽到其他应用领域,如开业、乔迁、婚庆等。这就需要品种选择、花期调控、终端引导等各环节的从业者共同努力。”